2009-10-23

故土行偶感

九月底回中国休假探亲三个星期. 有心安排从北京到深圳, 从中西部的故乡到东边的无锡苏州背包游走一趟, 几点偶得感想, 犹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

硬的更硬 - 高楼大厦、机场、道路等硬体变化之大之快让人惊叹,无论京城郊区还是故乡小城,刚一落地都有不知身处何处,找不着北的感觉,尽管我一向自负方向感好而精准。 短短三五年而已!

软的更软 - 交通规则、问询服务等软体真的是软到家!车走蛇形,哪管车道人道直行左拐;人冲路口,比谁胆大谁先过。都在争着抢着赶着的不想歇着,理想上应该交通效率奇高,办事效率奇快。可是真的应了“欲速则不达”的古话,任何市内多宽多道的路上,车流能达到并保持30公里每小时左右的速度就是太好了。不比不知道,北美人口稀少但道路宽敞的偏远小镇就不说了,大温哥华区算是交通拥挤了,除上下班高峰期有时堵车外,其他时候都是50公里的时速限制,得劳烦警察去测速抓超速者以确保交通安全;路权方面,行人是绝对优先,常见宽宽的双向6车道的路口,一个老太太绿灯时没走完,红灯时接着走,两边的车都安静的等她走完再启动。中国的行人安全和路权?哪个领导有那闲工夫去操心?!
问询服务?不知道是中国人富了自尊心强了不再崇洋媚外了还是什么原因,我在北京五道口地铁站排队买票时,亲眼见一白人留学生排队要买学生月票,售票员先是对他不理不睬,在那留学生用结结巴巴的汉语询问请求多遍后,突然扯开嗓门大吼一声“没有!”,然后就去处理下一个人了。可怜那留学生呆在一边,拿着本小册子仔细翻看,却又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办的样。想想我这几年在海外要问路时,路人的热情和细心指点(甚至不用问,只要你拿着地图站着翻看,就有人主动上前帮忙),实在看不下去那留学生的可怜模样,于是离队去想帮帮他。他指给我看小册子,原来是学校发的中英文对照的入学指南,中英文都明白无误的告诉学生到这个五道口地铁站买学生月票。回头看那售票员的嘴脸,我知道她今天是不可能"开恩"了,只好安慰留学生说,站里的月票可能暂时卖完了,让他下个星期再来,最好带一个中国同学一起来。这还是在60大庆前后,平时的服务?甭指望了!彻底软啪嗒了!

市场繁忙 - 深圳华强北路电子街, 随便走进一电子元器件批发市场, 只见下单、付款数钱、提货交易此起彼伏,火爆的现场丝毫不输给电视上所见的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牛市场景。没人闲着,这不是养懒人的土地。无法不相信中国的市场必将带动国力继续迅猛成长 - 如果没有大的内乱或战争的话。

科技进步 - 同一条电子街上,手机市场所见,水货和山寨机一并呈现。五年前,我所见的正版中国制造西门子手机,其技术之粗糙一眼可辨,简直无法与他国制造同日而语;现在,山寨机与正版水货并列一起,从功能到外观样式,无一处不可比,不看商标,无法区分。科技进步之明显可见一斑。如果再多一些创新,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必将胜出。

人文成长 - 期待!
梦想中的苏州是安静的, 步履悠闲的, 时间可凝固的; 苏州评弹是优雅的, 自娱娱人的... 我错了! 苏州已成长为上千万人的都市, 新区高楼林立, 老区也是人头涌动, 车流如蛇. 想在步行街头听评弹? 没门! 上楼掏钱点唱才有戏! 我不懂这算文化进步还是没落...

真情无价 - 有人有变化,有人联系不上,但老朋友的小聚,老同学们的大聚还是处处体现有真情投入必有真情回报。网友也有真心存在,并不是处处都是一次性的骗局。让我坚信无论环境如何,制度如何,站立的人毕竟是站立的人,人心良心正义之道不灭!亲情更不需多说。

(待补充充实...)

2009-08-31

盼秋喜秋

难得天凉又入秋
枫林渐染绿仍优
登高不见家乡远
归箭待发慰乡愁

ADC2开始评选

再过一个多小时, Android智能手机开发挑战竞赛将开始进入评选第一阶段. 由Android手机用户下载各参赛应用作品, 试用后打分, 10个分类, 每类产生前20名进入第二阶段...去竞逐总共两百万美元的奖金...

http://code.google.com/android/adc/adc2_terms.html

我的Adora AA针灸助理已提交到"教育/参考"类. 祝她好运吧!

2009-08-25

七夕朝夕


夏夜星空

醋溜七夕 :)

牛郎织女当欣慰
相隔光年年度会
我辈而今同村居
有缘相惜无缘聚

2009-08-05

Adora 参赛 ADC2

两个月的周末和休闲时间的努力, 总算有所产出. 我的针灸助理(简称AA: Acupuncture Assistant)软件手机版(英文小名Adora*) 按时完成, 准备参加Google Android开发挑战竞赛 ADC2.

内容方面并无独创, 因为这个竞赛要求在8月份提交还没发布过的软件, 我的杏林书童ZZ因为已经发布, 不能参赛! 原本是打算开发好ZZ后, 吸收总结经验教训, 特别是中医内行的试用反馈意见后, 再将针灸内容加入ZZ的. 受竞赛规则限制, 只好临时起义, 把ZZ中积累的技术应用到新包装的针灸助理软件中. 而参赛的另一要求必须是英文版本, 这反倒让我放开手脚, 只需把我所能收集到的英文针灸资料 (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针灸穴位的混球标准)以及一些图片, 按我目前对针灸的粗浅理解, 做成一个易于查询而多点花哨的软件, 即可去糊弄糊弄老外 -- 虽然完全外行, 但相信比大多数老外能理解得好些. 呵呵... 实在是老外制定规则不合理, 时间又这么赶, 激得我下这样的决定... 但将来做中文版本时, 一定要先向内行请教才可. 这次参赛就权当练兵了.

数据录入整理倒是确实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蚊子血), 工作量虽大但不再有不确定的技术问题, 而且得到博友的帮助支持, 尤其是Doreen在图片处理方面的专业帮忙. 感激, 有机会一定图报.

一点感想或怨言, ANDROID提供了一个很开放, 潜力无限的手机开发平台, 尤其是其内置SQLite数据库, 极大地拓展了手机软件功能设计开发的可能性, 这是我选择并坚持在ANDROID平台开发开源软件的关键点. 但半年下来, 我想说ANDROID是GOOGLE的产品中质量最差的, BUG多多尤其是设计方面的BUG让人有点不敢相信这是GOOGLE的产品(当然了, 是GOOGLE收购的产品, 但比较YouTube, 质量性能都差多了! YouTube仍然坚持完全免费, Android却搞起了MARKET对开发员收费! 真是俗话说的: 满罐子不荡浅罐子格荡格荡!)

不管怎么说, 还是要感谢GOOGLE免费提供了这样潜能无限的开发平台. 祝AA好运, 有机会的朋友请在ADC2中投AA一票!


*注: Adora名称来源于Dora -- 发自我心底的小礼物感谢帮助支持我的博友!

2009-07-03

失业农夫静静地唱了-- 完整版


请稍耐心看到2分15秒后他真正开始弹唱...(不必管那些英文对话如果你讨厌英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zul5rxd-i8


请静听音乐, 我保证你不会后悔, 否则拍我板砖好了:)
如果网络速度慢, 第一遍播放效果不好, 建议重放一遍(点击"Replay") - 此时全部内容已缓存在本地.


表演者Kevin Skinner自称是来自肯塔基州(Kentucky)的农夫, 曾经的职业是在农场抓鸡(Chicken Catcher), 现在失业(Unemployed Farmer). 他自弹自唱了一首《如果明天不再》(If Tomorrow Never Comes). 以娱乐为宗旨的全球第一选秀节目现场, 第一次全体屏息静听他演唱从始至终 -- 只为一首简单的吉他自弹自唱; 弹唱刚结束, 观众和评委自发起立!鼓掌.


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 什么叫"才华横溢而不浮", 什么叫"心底的感动".


我不得不承认我不够坚强, 总是被平凡人物的真性情所感动而不能自制. 他(她)们默默无名, 没有耀眼的星光, 没有万千粉丝的追捧, 但总是能在瞬间打动如我般的并不主动追求的普罗大众, 让我们愿意消耗时间精力去体会, 去沉淀心灵中所沾染的俗世尘灰, 虽然并不总是感伤.


MP3: Kevin Skinner – If Tomorrow Never Comes (可右键点击"另存为...")

2009-06-30

失业农夫静静地唱了

电视刚放了昨日的美国选秀节目: Americas Got Talent 2009. 这是最打动人心的表演的一点海报类预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9FYJc5Jm9Y

表演者Kevin Skinner自称是来自肯塔基州(Kentucky)的农夫, 曾经的职业是在农场抓鸡, 现在失业. 他自弹自唱了一首《如果明天不再》(If Tomorrow Never Comes). 以娱乐为宗旨的全球第一选秀节目现场, 第一次全体屏息超过三分钟.

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 什么叫"才华横溢而不浮", 什么叫"心底的感动".

2009-06-28

[转贴] 老先生静静的走了

原出处: http://hi.baidu.com/%D0%D3%C1%D6%BE%D3%CA%BF/blog/item/4146cc559b38d75c564e001e.html



老先生静静的走了,可我却真的想说点什么……。

记得他上次来看病的时候,是个把月以前。每到定期的门诊时,老先生都会静静的做在那里等候,其实我总可以找到理由让他老先看,毕竟他已经快九十岁了,但老先生却总是静静的等在病人堆里,通常是哪个靠近窗子的角落。老先生自己能走路,虽然很是吃力,但总是自己走,连女儿扶一下都会显得不那么满意。我常常嘱咐一楼服务台的护士,千万留神!别让老先生在咱们医院摔了碰了,无论我和家属的关系有多好,可万一出点麻烦,心里总会是个伤疤。老先生有时象个孩子,小护士们也都和他熟了,问他年纪他会笑着说‘我就不告诉你’。许多病人也和他熟了,会竖起大拇指说‘老先生,您真棒!’,他是病人中的英雄,也是我心目中的楷模。‘老先生’这个称谓也就成了大家对他老的尊称。

记得他上次来看病的时候,还是那老规矩,静静的坐下把手一伸,号脉看舌查体,要我‘汇报’身体情况,然后会点点头,或是更正一些症状。然后问那个老问题‘还有几年?’,以前我是开玩笑说‘保九争一’,就是保九十岁,争取一百岁。后来不敢说了,眼看已经就到九十啦,改口成了‘凑个整数呗’。每次都是这样的问与答,老先生每次都是笑笑说‘你老骗人’。天地良心,我真想帮他凑个整数,这是医学的奇迹,也是他自己的奇迹。他老本身就是个奇迹了!记得最早看他的病历时,心里还真有点含糊,原发癌手术后,经过放化疗,还是多发转移、多脏器的转移,淋巴转移、骨转移、肺转移……,又过了好几年了,先前疼痛厉害的时候,老先生总是说‘只要不疼,我就能好好活下去’,后来真的不疼了,老先生会经常走走,看书看报,也会聊些时事。我经常问自己‘假如是我,会有他老的毅力么?’。

记得他上次来看病的时候,问我该不该检查检查了,我想也好,看看近来总体指标也算做个参考,毕竟现在是‘科学’的时代吧。老先生腿还是肿,除了心脾肾的因素,应该还有肺功能的问题。我改了些药,看看能否再推进一步。总体来说,这段时间老先生的治疗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进行着的,养血活血、凉血解毒、滋养肝肾、健脾和胃、调理气机、化痰润肺、软坚散结、和营凉血、交通心肾、通利三焦……,这些‘计划书’都写在他老的病历上,随他看随他说,反正他老什么也都清楚。老先生对中医也颇有些探究,时常也会给我指点指点,‘这味药干嘛用?’他老不问明白是不会抓药的,抓的药也会看看成色。我想,老先生的学问或许有不少,只是没时间请教,毕竟后面的病人真的会着急的。

记得他上次来看病的时候,问我该不该补充蛋白,我想可以用点食疗的办法,就建议他适量吃些甲鱼吧,慢慢的补养,吸收的也好,况且我也可以从药里帮他省些憋甲、龟板之类的剂量,于是我们还讨论了甲鱼的吃法。说实话我对吃是一窍不通,从小到大吃什么都香,小护士们问我怎样保健美容?我总是说‘浑吃闷睡’。老先生是什么都要有‘说法’的,看来他是个非常认真的人,生活严谨的人,我们真的有些忘年交的感觉,可毕竟他女儿都比我大了,我自然没敢造次过,每次他老进门的时候,我会起身致意一下,看完病了我也会起身送到门口。老先生也永远是客客气气的对我,永远是那么和蔼的样子……。

老先生去他的合同医院检查了,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我才知道,老先生的血生化中蛋白稍微低一点,但还没有超过下限。老先生被留下住院,在补充蛋白的时候昏迷了,在几天之后静静的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老先生在弥留的时候,眼角淌过泪水……。

我痛恨那蛋白……我痛恨那些‘临床规范’、‘临床指南’、那些永远不变的‘教材’‘教参’、那些从来不在临床工作却著书立说的医霸……。

我很想责怪那位医生,你应该监测血氨的呀!这也是‘规范’里有过的内容,这只不过是写一张化验单那么简单的事情,这只不过是你每天查房时应该做的最简单的事情,这只不过是你向护士交代医嘱时多那么一句话的事情,这只不过就象你照顾你父亲时会想着‘天凉了,该加件衣服了’,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就那么难么……?

我时常责怪自己,我本来可以阻止老先生不去检查那些该死的指标,我也可以阻止老先生不去补充那该死的蛋白,毕竟我看到过多少病人被那‘设计’好的‘规范’领进一条死胡同,领入一条没有岔路的不归之路,我没有办法找到理由解脱自己,我会经常感觉到那道新疤痕在心里隐隐的作痛……。

又一个门诊日过去了,每当门前走过瘦高的身影,我会不自主的去抬头张望……。

老先生再也没有回来……。

我记得他只是去检查检查……。


2009-06-19

ZZ: 杏林书童 0.2.5版

0.2.5版顺利发布.

新增功能: 菜单 (MENU)
* 菜单基本框架完成 (设计兼顾2.0及3.0版).
* 返回首页快捷功能顺利实现.


这是最顺利的一次新增功能及发布. 从学习ANDROID菜单编程到发布, 总共两小时. 明天值得喝一壶 :)

链接: ZZ诞生志

2009-06-06

ZZ: 杏林书童 0.2.0版

如标题, 0.2.0版推出供公众试用. 新增如下功能:

  • 方剂加减修改
  • 新增验方录入
  • 可加减药物标示

细节请参看 0.2.0版主功能演示

链接: ZZ诞生志


不由得不服古语. 所谓好事多磨, 编程功能其实半个月前就完成, 可就在准备发布推出的当天, 本想完美化一下首页"查询清单"按钮的精确度, 不曾想带出一个Android开发平台的NullPointException bug, 折腾了两周, 试遍了我所有的机器和Windows, Linux平台, 又发帖子到Android开发论坛求助, 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完美化的企图. 正应了"画蛇添足", "好心不得好报"的古语. 昨晚好不容易一切就绪, 签发应用包装时又一时想不起保护密钥的密码, 想快点完成了事就随心生成了个新密钥签发, 结果当然是死活发布不上去(事后诸葛, 现在知道了这是Android为了保护最终手机用户, 确保下载的软件来源可靠而加的限制, 可惜对开发人员的限制和不便就没人关心了); 死找活找的今天总算找出了原始密钥, 谁知正确签发测试后仍然发布不成功, 又应了"欲速则不达"这句. 满腔怒火一股怨气全部朝着Android Market论坛灌了上去...

只好对已下载安装0.1.1版的用户说声抱歉, 如果有兴趣早日试用新功能, 请UNINSTALL卸载0.1.1版后到此处下载新版安装. 其他有兴趣而又能稍等者, 一旦Android回复解决了我所面对的问题, 我会第一时间更新发布新版上去.


6.13日更新: 新版0.2.0[杏林書童(ZZ)+]终于发布到Android Market. 只是不得不发布为一个全新的应用而无法升级旧版. 如对具体原因感兴趣, 请参看: Could NOT Upgrade App in Market!

2009-05-03

ZZ: 杏林书童正式诞生

历经两个多月的可行性调研试验, 再历经近三个月的设计开发, 总共近半年的业余时间的投入, ZZ-中医大夫助理信息系统, 别号杏林书童的首个公众试用版正式诞生.
http://code.google.com/p/zz-doctor/ (Google亦非铁饭碗,N年前停止代码存储子系统。可怜了我当年在其中写文档费的时间!如仍有兴趣,可百度“杏林书童”. 2017-03-19 efan)

杏林书童小ZZ专为合格合法的中医大医 (大医精诚之大医)或良医 (有志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大医)个人服务, 立志解脱大医们于海量方剂数据的繁琐细节记忆, 而发挥他们专长的辩证诊断, 更准确更快捷的治病救人, 或能投入更多时间到中医的理论实践的结合探索发展上, 让中医能更好更快地服务于更多人, 无论国籍, 不分肤色, 惠济天下.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在中医的现代化改革发展上是一个里程碑, 从此日起, 中医的现代化发展不可逆转.
http://fgk.chinalaw.gov.cn/article/fgxwj/197704/19770400278173.shtml
这个诞生于文革后期的报告通知凝聚了中医改革先驱们的远见卓识与切实可行的实践结合, 民主而集中, 奠定了中医现代化的基石.

杏林书童ZZ的诞生在我个人是一大步, 是大开心事. 在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则是极其微不足道的小尘埃, 小浪花, 但她会融入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大潮中而成长茁壮, 为治病救人出一份绵薄之力, 为天下众生的健康尽一份心.

谨此为志.

感谢杏林居士忙中答疑专业解惑.

2009-04-21

义气赞

纤巧复婀娜
文定须眉惊
巾帼重义气
九天羞嫦娥
海深有多深
珊瑚方见微
但为知音故
沉吟到如今

2009-04-09

How to Breakpoint Debug Java Code Running in Java Service Wrapper?


Java Service Wrapper: software product helps wrap Java code running as Windows service or UNIX/Linux daemon process.


Prerequisite:
The Java code has been configured & scripted running well as a service or daemon. (such as prototype passed.) This HowTo is only for helping bug fix without extra coding / changing any config file.


Step1.
Run the Java code within the wrapper as JPDA JDWP debugable listener.

Only two points essential for this task: (search / read any other document is just wasting time...)

A. Run wrapper as Console app:

wrapper -c

B. Pass in configuration properties to start Java code with JDWP enabled:

wrapper -c wrapper.conf wrapper.java.additional.1=-Xdebug wrapper.java.additional.2= -Xrunjdwp:transport=dt_socket,address=6662,server=y,suspend=n wrapper.debug=TRUE

Important notes:
* Copy all to your batch/shell script in one line, and no space around "=" sign.
* Be sure to change the number 1 and 2 (in "additional.1 and 2") to equal to (N+1) and (N+2) while "N" is the max value of "wrapper.java.additional.n" defined in the wrapper.conf file if there is any such line.

Bonus point: reduce ping log message in the console by increasing ping.interval value at the end of the command line:

wrapper -c wrapper.conf wrapper.java.additional.1=-Xdebug wrapper.java.additional.2= -Xrunjdwp:transport=dt_socket,address=6662,server=y,suspend=n wrapper.debug=TRUE wrapper.ping.interval=600


Step2.
Hook up source code in IDE (Eclipse as example) to remotely connect to the listener port (6662 here as above) by dt_socket type.
(For details please refer to Debug Java applications remotely with Eclipse)
Simple tips here: Run -> Open Debug Dialog -> Remote Java Application -> New launch configuration, then set Connection Type to Socket Attach, Port to 6662 (as above), and don't forget to click the "Debug" button ...


Now go ahead to set breakpoints in the source code in Eclipse, and should be able to stop at a breakpoint while you test.

2009-04-01

[转贴]《如何学习中医》--杏林居士

原出处:如何学习中医

********学好中医之我见 ********
杏林居士

        这个话题本身就太大,肯定说不清,只是因为经常有人与我聊到它, 干脆就写出来,大家讨论。首先应该明确我的本意,学中医、做中医与学好中医之间不是一回事。弄个手艺混饭吃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其实还真不如干点别的,中医这碗饭最难吃!

        许多人是好不容易考上医学专业的,也必然很是珍惜,直到一级一级熬到副高级、正高级,也未必就学好了中医。以我的看法——他根本不应该进这个门。

        学中医难不难?不难!这是一些高分学生的看法,原因很简单,他们能够用功,肯背肯记,不就是那几百个药、几百个方吗?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得心应手。但到了临床许多人的头就大起来了,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教育有问题,你的教材有问题,你的老师也许也有问题。

        认为难的大多是不用功的学生,想投机取巧,60分万岁,这些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将来,也不是我们操心的范围。

        我的看法是:难!

        其一难:
        几千年的积累,要你一个脑袋装进去!是什么样的CPU、多少内存、多大的硬盘?才能处理这么多数据?!想着就可怕。所以要有方法,现在的学院派(大专院校)讲求的是不停的修改教材,所谓去粗取精,但是收效如何呢?说件事情便明了:一个内科主任朋友,带着一群实习学生,非常的尽心尽力,半年之后我问他是否有得意门生?是否要留几个?他回答‘一个都不要’,可国家和家长花了多少钱,学生们费了多少力才到今天那!这位主任说了一句非常令人费解的话——‘有几个基础不错,知识还算扎实,但没思想。’好个没思想!太贬低人啦!但细想一下,现在的教育方式不就是培养高分低能吗!几本书、画重点、考重点,ABCDE选择题,肯定不需要思想!而师承派(家传、师传)的如何呢?许多人跟着老师或父母学上几年,弄几个所谓祖传秘方,考个医师证书,便要杀遍天下了。难怪现在对于师承考试的审核越来越难了,因为这些人的确把政府部门弄得头疼。

        那位主任所以说那几个好学生没思想,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什么叫学问?学问=知识+思想,学中医不是学历史,历史就是历史,不能篡改历史,只需要你记住,然后加以理解就足够了。学中医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怎么变?举个例子:要知道‘普济消毒饮’,知道‘李东垣’,(这是最起码的)还应该了解清楚‘大头天行’,(这些就已经构成知识了)但知道这些以后没用!因为你找不到‘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咽喉不利’的标准病人,现在需要你产生自己的思想:首先是‘毒’!所谓‘气之盛则为热,热之盛则为火,火之盛则为毒’前边为热为火的时候与你无关,已经是毒的时候就要消毒!简单!什么时候用呢?毒未发的时候,病人高热,没有表皮的症状,你肯定以为是外感入里化热?也想不起来这个方子。等到皮肤红了,正好用!说着简单,火候难拿!那里红肿可以用?头面红肿可以用,(废话!)这是李东垣的原意。后背呢?(比如红皮症)照用!升麻干嘛使?薄荷干嘛使?统统砍掉!加点蒲公英、地丁不好吗?腿上呢?(比如网状淋巴管炎)照用!凡是李老先生原来要往上走的、往咽喉走的统统不要,加点牛膝不好吗?再返回去看,这方子已经被你改得不成什么样子了!好!大好!这就是你的方子,这就是你的思想!等到有一天你觉得‘普济消毒饮’这个方子不好用的时候,你可以称得上有点学问了,因为你一定尝试了许多更理想的组合。

        今年医师考试前,一个‘赶考的举人’问我,为什么风寒外感不能用麻黄汤,我告诉他“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让用!科举就是科举!你得随他人心愿!你用了就不给你分!”,因为写考试大纲的人不看病,所以就不用,据说很多专家对麻黄汤都反感。原因呢?因为麻黄素!升血压!缩血管?提高心率!就象这几年闹马兜铃酸、木通碱、红汞、这些问题的本质都一样,把问题割裂开考虑,用生化手段研究方剂,用显微技术观察人体,这不是中医。最起码这种人没有中医的思想。其实,我也很少用到麻黄汤,但原因不一样,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很好,很少有受大寒、卫表寒凝的病人,关键是寒邪是否‘凝’滞,如果你从冰窟窿里被人捞上来,你看‘荆防败毒散’还管不管用。你可以不用麻黄汤,至少可以不给你们院长、主任找麻烦,但你心里必须有它的位置,因为这是张仲景的思想,等到你认为太阳病怎么那么千奇百怪的时候,你就不会再记着麻黄汤了,因为那时就已经有你自己的思想了。

         其二难:
         一个好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中医的舌诊、脉诊被许多人认为是看家的东西,是他们西医不会的。我不这么看,中医真正的关键是它的理论体系,是它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如果丢了这些东西,任何一个西医大夫都可以把中药开出去。但要在自己的脑袋里建立好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使大脑按照这种逻辑思维方式运转并非是一见容易的事!

        西医的发展为什么迅速?它是靠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努力,在许多学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通道。生物学的研究带动了生物化学的进步,而抗生素的发明是西医发展的上帝,没有抗生素的发明,很难想象今天是多么悲惨的世界!物理学的进步导致了爆炸式的医学演变,从居里和他太太熬沥青开始,哪一项元素不被医生惦记呢?从琴伦发现了一束奇怪的影子,哪一束射线不投过你的身体?数学的分裂,演变出比尔盖茨这个怪物,高速的数据处理带动了临床影象学发展!中医就太惨啦!缺乏手段!为什么不用呢?

        现代医学(包括西医和各国的传统医学)已经不可能割裂了,因为你的中药已经被人家分解了,你的方剂已经被人家提纯了。你为什么不利用他们的手段呢?我经常用胎盘组织液,就是比紫河车省事,治疗疮疡溃久、新肉不生的时候外用,保证没有药源性感染的问题,因为人家提纯的时候已经把这个工作做好了。脉象坚涩的时候就对病人疼痛的部位来个B超,多省心?!但关键是你的后期工作,超出一个栓塞部位,溶栓吗?人家连肝素都用过了,还那德行,又回来找你,继续‘逐瘀’呀,咱们的通络就是周围血管再通嘛,开放周围血管又不是西医的专利,不许你用?关键是你心里得明白,用他们B超科的设备只是为了判断程度,最后还得回到自己的整体辨证上,该补气?该补血?该化痰?还是该清热?这才是你真正的本分,也是任何所谓现代设备替代不了的!

        有些IT人要在中医这个锅里也蒯一勺汤,费劲巴力的搞了许多‘专家系统’软件,输入症状——显示病名;输入临检指标——显示方剂,多么简单!但是,错了!这样会害死人的!就象现在的许多中医医生一样,方子背得滚瓜烂熟,就是有一大堆的老病号治不好,原因还是——缺乏思想。计算机的诊断是建立在数据统计的方式下,我拆开过这类软件,一大堆的数据库,优先判断的等级设置理论,加上一些名家的特定诊断结论,加权运算的法则,还有很是花哨的界面,高级VC编程,重重加密,工夫真的下了不少,狗屁用没有!一个好中医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搜索数据(主诉)——数据分类(望、闻、问诊)——数据处理(病理分析)——简单判断(归纳证型)——重新收集数据(舌、脉)——数据定性与定量分析(详细问诊与实验室检查)——逻辑假设(辨证)——验证逻辑(综合分析、整体辨证)——结论判定与显示(拟订方药、书写病历)。[建议那些热衷于开发诊断系统的软件高手参考——假如不怕累死的话。]

        中医的三个手指头下面是什么?假如你思维敏捷、能真正去理解你摸到的桡动脉的波动是什么意思,那就能品味出病人的感觉,那病就象得在你身上一样。其实脉搏就是线性系统学中的‘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而线性系统是专门研究‘黑盒子’现象的,就是通过输出信号的变化,来理解那个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盒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而中医的脉象不就是这个理论的应用吗?可惜!有哪所院校会给中医专业开设这种课程呢?你不妨自己找本书看看,如果能看懂,你会觉得手下的感觉别有一番新的滋味,那种脉搏的萌动就不是简单的28个分类了,然后再看‘脉经’,会认为那本书简直太罗嗦啦。

        想学好中医就应该博学,学什么都会有帮助,会让你的大脑动起来,如果你哪门功课不好,你就把他补上,不然你肯定吃亏,因为人的大脑依靠大量的数据来产生思维,数据越多,速度越快!就象BT下载软件的工作原理一样,它依靠别的数据流来拼凑整个文件。有人看三国小说,发现了大将军原来是甲亢,所以睡觉时闭不上眼睛;有人看红楼梦,发现林妹妹的肺痨不是死于营养不良,而是死于痰火互结,气血壅塞。——贾府的伙食标准太高。

        有一点需要重申;无论你利用什么现代手段,最后你必须回到中医的思维方式上来,不然你就找不到看中医的病人的脾了。

        等到有一天,你的病人会觉得你很奇怪,料事如神,你说他几天以后会如何如何,果然应验,你不用问诊,便告知他因为家庭琐事而烦恼,夜里常常做噩梦,他会认为你懂得算命!其实,那时你已经有了丰富的综合判断能力了,你和你的病人还会怀疑治不好他的病吗?这是中医独自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你最具风格的东西,不过还应该说明:那些现代诊疗手段完全可以借用,最起码可以参考,只是不能依赖,中医应该很灵活,并不傻!

        其三、难!
        什么都不能太相信!我曾经到过西北的大沙漠,(是参加一次资源考察)顺便挖了几颗野生的药材(我不想说是什么,否则有人会找我麻烦的),回来后与我们药铺(最大的、国营的)的饮片做了点对比,其有效成分前者是22%,而后者仅仅是0.5%。所以,当你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位君药上的时候,你最好对这些东西要充分了解一下。因为中药的计量标准是重量,而不是有效成分,所以有人说‘名医亡于药’似乎是有些道理吧,但这种事情你没有办法!就象你每天要吃的饭菜一样,被人投了苏丹红、有机磷、氢氧化钠等等,但你可以少吃,采取慢性自杀的方式还是有效果的?!但你的病人没有选择,他寄希望于你,你寄希望于药,怎么办呢?建议你经常去转转药房,转转市场,我在著名的药材造假圣地转了两年,收获非浅,交了许多造假药的朋友,知道他们如何用黄柏煮小土豆来造元胡;如何用腐烂的羊皮制造麝香;如何用白薯来造天麻;如何给自制的虫草画纹理(不能再教了),所以,这些东西也就不好骗我了。如果有病人吃了几付药还不见效(先要怀疑自己,考虑自己的诊断是否有问题),那最好让病人把药拿来看看,不然会耽误你的进步,我曾经把病人在药房抓好的酒军自己生吃了20g,居然还是岿然不动!

        由此类推,医书全对吗?友人建议我好好的学习《医林改错》,因为这位朋友告诉我一句话“医林改错,越改越错”,我非常佩服这位仁兄。因为他看深了一步,比我的‘肉眼扫描器’精细了许多。历年的教材都有错!就连医师考试教材也一样污七八糟,所以,你不要什么都相信。《局方》中的神效托里散有忍冬草一味,是什么?是否是忍冬科的呢?一位博导‘藿香正气’般的对学生说‘金银花’也,事后某公对其戏言“你老家农田边上有得是,名兔耳一支箭,草本一年生,象野白菜,决然不是忍冬花,也就不是金银花了”此位博导勃然!

        现在的教材是西医化的,考试也是西医化的,为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把中医的题目出的象数学。从方剂学的角度看——什么什么方治疗什么什么病;从临床课的角度看——什么什么病用什么什么方,一一对应,真是妙哉!所以经常见到一些刊登在大雅之堂的杂志上的论文题目总是——‘用某某方治疗某某病’[废话!那个方本来就可以治疗那个病,只是某某版的教材忘了写了。]于是,这种论文也能帮助提职称,建议:凡这种标题的论文以后免发!

        出个思考题,这也是我想了一年之久的问题:现在所有的糖尿病就是消渴证吗?现在的糖尿病已经非常时髦了(只要血糖高),但决不象古来的消渴那么好治!血糖高就是糖尿病?!血糖高就是消渴???曾经有一位病人,被三甲医院诊断为白血病,精神已经崩溃了,临检指标的确很恐怖,牙龈脓肿严重,尿道感染严重,连续发热三周,但并无其他麻烦,细心询问方知,几年前就折腾一回了,症状类似。到现在还不死?!!岂不怪哉!于是推翻结论,从头考虑,舌质紫暗、脉洪大而弦,用了一大堆清热凉血解毒化瘀之品,七付药了事,两年没再闹腾了,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可这位病人告诉别人说我治好了白血病,害得我有口难辩!但的确不能太相信化验指标,不然肯定早把他吓死了。

‘非典’来的时候有些中医隐藏起来了,因为他们太害怕显微镜下边的那个小虫虫,这些‘医匠’平时的太平方开得太多,以至于书上没有的病、没有的方就拉倒,连人带虫一齐推给了西医弟兄们,害的许多西医兄弟姐妹在一线上以命换命!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里难过。我佩服广东的邓老,真是拼了一把,救了不少人。后悔当初没南下广州,跟他老先生好好学习一番。

        我不信邪,所以奇怪:人的免疫系统怎么那么不堪一击?记得当年某一天,突然想起赵炳南老先生的一句话(他写在那里的已经记不得了,好象是治疗什么皮肤病的方解)曰“此毒非大黄不可去也”,恍然大悟!其实,早在‘地道战’电影里就有人用过这种理论‘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退我攻’,不对!还早,大禹制水时就是一个原则‘惹不起,躲得起,’对龙王爷说:您请开路!于是乎,上边重用栝楼,下边重用大黄,其他随证加减,半天一诊,随诊更方,增加代谢能力,让病毒统统开路一嘛丝。使‘重症疑似’(避免麻烦,决不报功请赏)转危为安。

        所以说中医难,这其中该相信的和该怀疑的如何判别呢?文化大革命时有句口号叫‘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建议改成‘先怀疑一切,再充分思考,最后相信那些该相信的!’还有‘贫下中农不信邪’也改成‘贫下中医不信邪’吧!如果你有一天开始怀疑你导师的某个理论的时候,你真的开始有出息了!

        其四,难!
        古有‘中医治未病’之说,没有器质性病变之前怎么都好说,肝区疼痛,肝功能检查正常,B超‘未见占位性病变’,再排除肋神经炎、带状疱疹、胆囊炎等等,谁都可以开药,人家西医内科也会开点加味逍遥丸,急了连多虑平都用。其实多数病人拿到B超报告后就拜拜啦,除非写报告的大夫用‘西夏天书’的鬼草大篆书写,病人才回来找你帮忙看看报告单。不然根本就不理你,所以很难抓住现形的‘未病’。即便是死心塌地的病人找你,你也开这些药合适吗?连病人都说你是棒槌!你必须运用整体辨证的方式,好生费一番脑筋才行,这些到也无须乎抱怨。可真到了多发结节型肝癌晚期的病人,人家肿瘤科会告诉病人家属‘二至六个月’的时候,我保证他来找你,因为就剩这根稻草啦!你该怎么办呢?再告诉人家一遍‘二至六个月’?所以不要幻想治疗那些‘未病’。

        怎么办?现在的中医接的活大都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病。可这才是你长学问的时候呢!首先,你不要幻想出名、长工资、提级别、当专家。没戏!你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病人多活些时候,让他有时间把他的事情料理一下,另外帮他改善生存水平。他肯定是要离开的,除非是诊断错误。我的一位恩师那里有好几个这样的麻烦,都活了好几年了,其中有个‘疯子’还能去爬山?!别人都私下笑话他‘还想攻克肝癌’?其实不然,他曾对我说‘我从来没打算把那个大瘤子消化掉,只是让他们活着就心满意足啦’。你怎么想呢?

        眼光要放开!这是中医应该具有的品质,自己不要死盯着三寸之内的东西,那是老鼠。更不能死盯着病人身上的那个小疙瘩,因为病人的目的是活着。人活着的概念是什么呢?吃喝拉撒睡,不过而已。有个广告词挺有意思‘为了打你而打我,打死你却流着我的血’——讨厌的蚊子。你非要打死那个小疙瘩,结果却先打死了它的宿主。每每看见电视里那些‘导购’大肆宣传可以如何杀死肿瘤的时候,我总想为那些病人祷告。‘瘤子没死人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火葬厂的哥们可不把人和瘤分着烧,你连雪耻的机会都没有!过去有‘曲线救国’之说,不妥!‘曲线救人’总可以吧?先杀瘤?还是先杀人?你去原始森林里看看,藤缠树?还是树缠藤?你很难分辩得清清楚楚。所以,应该把眼光放开些,把心思用在改善病人的证上,许多时候那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很令人寻味。真正的中医治疗肿瘤是非常讲究的,一个人一个治疗方法,没有万人齐喝的安魂汤!

        现在什么都嚷嚷‘规范化、标准化’,我建议不要‘紧跟形式不掉队’,中医非常强调整体思想,辨证施治,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不是生产肉包子的流水线!病房里病情差不多的病人,有人挺胸抬头的去办出院手续,有人就永远的呜呼了,为什么?经典的答案永远是‘个体差异’!?那就不能让他们治疗时也个体差异差异吗?!!!中医的理论是什么?贯穿中医诊断——辨证——治疗全过程的是什么?很多人到临床上就忘记得九霄云外了,你必须把这块敲门砖时时刻刻拿在手上,这块砖经常可以打破黑白无常的头,让他们回判官那里编瞎话去。

        一个好中医要永远记住这样一个道理,你自己之所以还活着,就是因为你的正气比你的邪气强大,(我不相信在你身上找不出一点病来!)别人和你一模一样!所以,怎样对待自己,就怎样对待病人,他就和你一样的活着。好的中医要有博大的心胸,才可能有博大的造诣,辨证要大气一些,方药也应大气一些,学习更应大气一些。想学好中医,这是基础的基础。

        也许有一天,你会觉得那些成百上千、乱七八糟的杂证被你归纳得没几样了,这是学问,因为你变的大气了。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我自己也不知道想说什么,云山雾罩里也许还有几句实话,如果你看了认为没用,请帮个忙,把这个帖子转发给葛尤,或许他能摘几个字当台词。

        最后,摘了几句以前日记的废话:

切忌——
自持一汤,执方待病;
或偶拾片语,疑为古训;
或崇好一门,以叶障目;
或独逞家技,于命相博。

谨遵古训理法,以为变通,临证不可拘泥。
借鉴顶截之说,随证予药,决非庸医俗套。

推理求新,紧扣四诊八纲。
整体辨治,不离气血阴阳。


杏林居士
2005-11-20 夜游随笔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1-21 18:53



——再谈学习中医——

前次写了一段,自觉废话太多,请诸位谅解。

据我自己学习中医的体会,有几点可供参考:

1、每读一本书,必做笔记,要把问题分类,以便日后查询。
2、凡遇不解之处,不要轻易放弃,答案可能在前面,只是粗心漏掉了。
3、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书上,其解释可能多样,要细心研讨,不可轻信一家。
4、拜师学习,不要有门派之见,几个老师的理论可能相异甚远,要自己分析。多找老师,不要只追求名家。许多民间的小医都有非常独到之处。
5、一定要做好病历记录,凡是你认为有价值的病历,最好自己留一份。(不客气的说,有些你的同僚会在病历中胡说八道,弄的你日后都迷糊)。
6、要好好学习中文,有时间练习写作,许多医生都吃了文笔的亏,一肚子的东西倒不出来。
7、要学会买书,那些赶时髦的书可有可无,但经典古籍一定要买。另外,要有几部好的工具书,比如《中国医学大词典》、《药典》、《古汉语词典》等等。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1-23 02:11


——中医如何看待胰腺——

        查阅中医古籍没有‘胰’的概念,直到民国后期,中医才注意到胰腺。但是古代中医早有解剖,为何没有注意到?

        胰腺的生理解剖位置在胃后,又有胰头与十二指肠相连接,故古人将其列入小肠范畴。现在研讨胰腺的意义是由于胰岛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但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有悖于中医传统思想与理论,是很难得到多数中医认可的,也是近代中医不敢涉足的雷池,惟恐背离古训。

        糖尿病是西医很早提出的疾病类别,其归纳的症状与中医的消渴近似,典型病历以三多一少为依据。但近年来的绝大多数病历,几乎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目前有些中医的解释是‘三多一少是上、中、下三消合病的总结,并非在单一病历中出现。’我个人认为这种论点有些牵强。据我统计,大约有20%以下出现一至二个典型症状,约60%-80%并无明确自觉症状(多数人是体检时被查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构成糖尿病诊断标准后确诊的),暂不讨论目前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否合理,就这一群体而言,其目前的治疗效果非常令人失望。(不包括那些骗子医生和假药的因素)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均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目前西医的治疗基本上是仅仅围绕降低血糖指标,这类病人在长期用药后所出现的新一轮内分泌失调及其肝肾功能的损伤无人问津。在正规和传统的中医院所,完全按照辨证论治的方式,按照三消的传统理论指导,有一些收效,但效果统计其离散性明显。而许多中医专科门诊,采取规范方剂、规范治则的方式,其效果反而大打折扣。诚然,许多治疗的确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指标,甚至在一段时期可以停药,但总体而言既没有实质的临床突破,也没有完善的理论突破。

        在此,能否大胆的提出一个问题:针对‘血糖’的概念,采取三消的理论是否正确?血糖高是否就是中医的消渴病?我个人持反对意见。

        应该说明一点:中医消渴的概念中应该包括目前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一部分,但不是以血糖作为标准,应以消渴病的症状和证型作为标准。这一符合中医消渴概念的群体我们尽可以用传统的三消理论去施治,以下不再论述。而其它仅仅是由于血糖指标认定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不属于消渴范畴。

        既然引用了西医的‘血糖’概念,就沿用西医的‘胰岛素——胰岛——胰腺’概念,由此,导出一系列问题,中医如何看待胰腺和胰岛?它在机体内的中医功能是什么?它的喜恶如何?它与整体的关系如何?那些中医传统理论可以借鉴?

        在此抛砖引玉,以求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杏林居士
2005-11-23


如何避免诊断失误

        中医的诊断主要依靠四诊(望、闻、问、切)采集数据,然后结合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辨证的。当然,不同类别的疾病,可以采用不同的辨证方法,比如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等,但八纲是基础,是临床最常用、最简洁的辨证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中医的诊断过程,至于后面的方药就比较简单了,也是中医各人发挥的地方,但诊断决不能出错。

        然而在临床实际中,你会发现一个古怪的现象——一个老病人的病历上,不同医生的诊断有天壤之别,病人的反应也会是‘好一阵,坏一阵’,还有一种现象,同一个医生给同一个病人治疗了好长一段时间,你去研究他的病历,左一阵,右一阵的,诊断和方药都在发疟疾。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有些医生太不认真!(不包括那些医术低劣的医生)难怪有病人管‘大夫’叫‘兑付’。

        其实,往往这类被‘兑付’的病人都不一定是什么‘疑难杂症’,一个感冒治疗半个月,一个急性肠炎弄上半年,最后到都成了疑难杂症了。现在到好,很多医院干脆给中医规定在病历上(方子也如是)写西医病名,不写舌、脉,不写辨证,不写治则,让你以后死无对证,可医生自己呢?也就稀里糊涂了,好了不知道怎么好的,坏了不知道怎么坏的。

        就我个人的看法,完成好一个诊断和处方要做好几件事情:

1、详细听病人的主诉,必要时再询问。

2、按类别记录症状,复诊病人一定要与前面的对比,看有那些变化。无论病人带来哪家医院、哪位大夫的处方,包括西医的处方,一律都看。(很可能你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发现问题,改正问题’那是一条捷径)

3、无论什么病,一律看舌切脉,详细记录。

4、辨证应该写下来,(为你自己以后方便)

5、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事,一个诊断和处方完成后,要象做数学一样,要‘验算’。如何‘验算’呢?我的习惯是反向思维,看看你用的方、药会有什么作用?再和前面的症状对比一下,看是否与舌脉对应。必要时再询问一下病人一些相关问题,来验证你的判断是否正确,药量是否合适。(人无完人,谁都有走神的时候,习惯了这种方式,会可靠许多。)

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1-25 13:05


学习中医要收集、整理资料

        收集整理资料是我多年的习惯,分门别类,记录索引,时间久了记忆中对某个问题就有个轮廓,可以帮助你思索。

        有些朋友刚刚干临床的时候,总有这样的感觉:这个病‘好象’在那里见过,那个病‘好象’是什么。这一‘好象’就麻烦了,拿着笔不敢下方了,原因是‘茬’住了,很多近似的病症(证)都搅和在一起了,不敢做出判断。

        比如:一个柴胡疏肝散,只要是肝气郁结引起了气血不畅,可以引起……(不用在想啦),郁证也罢、胃痛也罢、腹痛也罢、胁痛也罢、鼓胀也罢,全都统统的疏肝。这种对问题的重新分类整理,我叫它‘反汇编’。

        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整理资料的过程,哪本书里对某个问题有独到见解,(我的标准就是——和我想的不一样就是人家的独到见解)就把它记下来,所有这类问题都整理在一起,以后特别有用。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1-26 13:23


————补法要略————

        常闻有医者说:‘某某病人虚不乘补’。此怪论也。

        八法当中的补法几乎人人都要用,外感病中寒者补其阳;热者补其阴,内伤病中更是满目滋腻。

        所谓补法其实就是对气、血、阴、阳出现不足时的一种纠正。然而许多医者临证施补时,或单刀直入,重用参芪;或重重布阵,百味堆砌;或前赴后继,同品罗列;或南辕北辙,各不相守。

        若滋补得当,病家焉能不受?

        运用补法的要诀在于引、培、化、藏四字。

        何谓‘引’:引领药物到达所需之处。手法有三:一则慎选药物归经,使用本经药物。二则辅以引经药。三则先辟道路,犹如头阵将军。[例:恶病晚期,胃气大衰者,不能食则亡。欲大补胃气,可遣木香开路,陈皮引经,黄芪滋补。不可一片滋腻,否则病家饮药即吐,谈何滋补?]

        何谓‘培’:培养之意。有人可三天种成麦子否?有女可三月孕成孩子否?不能!如何施补时却忘记常理?一杯水能溶化多少盐的道理——凡大虚者气血必少、必滞,焉能受得那许多‘厚爱’。故而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何谓‘化’:化生之意,化为所需之品。中医理法重在调整人体,不是‘强盗行径’,生拉硬拽。化生需要时日,需要病家自己身体的修正,临证要助其一臂之力,促其化生,一味堆砌,只能壅塞不通,反增其累,既耗其气血,又耗其财力。临证其法有二:一则更换药味,以防生厌,‘喜新厌旧,人之常情’。二则与日增减,螺旋上升,循序渐进。

        何谓藏:藏而不泄。常见医者先大施补品,病家不幸生火生热,于是乎又更方清下,犹如‘疟疾’,双双白费!藏者可多可少,然毕竟是自家产业,只要不丢,为幸为福矣。

        至于气、血、阴、阳,须当互相牵挂,不可异军突起,平补之法古已有之,运用时犹如四角‘八仙’,甚为稳妥。

————气————血————
            |         |
            |         |
————阳————阴————

(图解:若补益某项,其相临的两家,亦须增补,相互提携。如补‘阳’则应辅以补‘气’、‘阴’)

        平补之道理何?

        补‘气’者:血为气母,故辅以补血;无阳则不能气化,故辅以补阳。
        补‘血’者:气为血帅,故辅以补气;无阴则不能生血,故辅以补阴。
        补‘阴’者:阴血同源,故辅以补血;无阳则不能输布,故辅以补阳。
        补‘阳’者:气可升阳,故辅以补气;无阴则阳不能守,故辅以补阴。

        予每遇虚家,或为久病,必细细斟酌,权衡左右,病家常疑惑,恐医者计穷,然施补得当常获良效。

杏林居士 2005-11-29
写给爱好中医的朋友,敬请指正。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1-29 21:14


        我了解过很多人,都喜欢中医,但学习方法却大不一样,除了‘学院派’的学生以外,大体有两类:

        一类是拜师傅,师傅会给他安排课程,先看什么书,后看什么书,我觉得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年轻的朋友,利用记忆力的优势,充分掌握基础东西,知识积累得多了,便会提出问题,问题思考明白了,就是学问,再跟着师傅多接触临床,学问比较扎实。但这种方式的缺陷是时间非常漫长,几年甚至十几年,还有最可怕的——让庸医带到沟里去。所以有人说:良师择徒,高徒择师。

        另一类是自学,比较适合成年人,起码25岁以上,他们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很强,又不用督促,多数人都会边学边实践,我认识一位退役的军医,就是自学的,理论一塌糊涂,临床百试百应[活见鬼了!]。但这种方式真的非常苦闷,需要有恒心、有耐力,否则肯定半途而废。
至于看什么书入门,要看你的中文底子,中文好就直接啃《内经》,然后《伤寒》《金匮》《温病》,以后就什么都看,可以不懂,但要记住,看得多了会突然顿开茅塞。非常吃力,痛苦。但啃上几年,你就会是一位很有功底的‘预备中医’,要多找机会实践,一定会成功。这种学习方式是民国以前两千年的传统。

        近代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受文革时期‘急用先学,学用结合,立杆见影’[——林彪]的影响,但的确有效,买一本《中医手册》、一本《中医基础学》、一套《中国医学大词典》就够了,按照《中医手册》上的病证类型去观察周围的人[几乎人人都能挑出毛病],不知道病证的原理去翻《中医基础》,大量的名词去找《中国医学大词典》,这种方式会让你兴趣百倍,甚至可以迅速成为朋友圈里的大仙,但你千万别轻易开方子,这个阶段只是一些皮毛,然后读经典,再读现在的‘烂教材’。等到你看出现在教材里的毛病后,你就已经成为‘准中医’了,可以大胆的尝试临床,拜个老师实践两三年,(老师是你的保护伞,否则按现行法规——非法行医)[以后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参加师承执业医师考试]

        总之,学习中医要有恒心,要吃苦,但那种乐趣不是许多其它专业能够体会到的。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2 22:59


关于学习中医怎么开始的问题

        我的意见是,先看看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一些中医的思维方式,看自己能否适应这种思维逻辑,如果把中医基础看完了,也能够理解和应用,那就可以进入到中医诊断学,这种学习的方式比较适合自学者,容易提高兴趣。学完诊断以后,要时时刻刻注意周围的‘人’,随时分析他们的病、症、证,越熟练越好,接下来就可以把中药学与方剂学同时进行,可以边学习边练练手(找一些轻浅的小病)。最后进军中医内科,因为所谓‘大内’需要前边的基础,否则根本看不懂。

        以上的课程学完了,就算进了中医的大门。然后根据个人的兴趣,再读各个分科的书,以及经典古籍,但无论先读什么后读什么,这些必须全部读完,才可能具备中医的基本功,剩下的就是‘修行’自己的本事,谁也帮不上你啦。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
应该重申的是:学习中医的理论必须能够融会贯通才行,最后变成自己的一种‘处世哲学’,一种自己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维逻辑方式,这时你就是中医了。(现在有些临床医生不能叫中医,只是卖药的)

        予拙见,仅供参考。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7 16:37


中医本身不分科

        有位朋友说:将来想干皮科,现在能不能放弃其它课程?

        学习和工作往往是两码事,到了医院被分配在中医外科,你就清闲去吧,各院的中医外科基本上没病人,(我很奇怪,那些院长怎么想的?)原因是皮科分流了绝大部分,急茬的去西外了,那些摸棱两可的去了内科。

        现行体制歪曲了中医!但如果你学成了‘专科’那就糟糕透了。

        中医最强调整体观念,所以没有办法把人分成‘零件’来修理,那么分成科室部门的分工方式就是很滑稽的事情,现在有些传统的中医院校还算明白,只是把老先生们编号1、2、3室,但往往又给他们张贴简历:某某擅长热病、某某擅长寒证,也是滑稽,一个有造诣的中医只读过温病论而没看过伤寒论?!才怪!

        门诊的大夫有时候会犯一种错误,病人说:‘头疼,有时恶心,睡觉不好,右手麻木,左脚小指头疼,大便时干,后背发紧,眼睛发涩,有时心慌,爱发脾气’天那!于是大夫脱口而出:‘你今天到底看什么?!’错啦,大错而特错了!这是多么模范的病人哪,把症状表达得多完整。你自己习惯了分科,所以也把疾病分科了!

        中医不分科!比如气滞,往上可以头疼;上焦可以咳嗽;中焦可以胁痛;下焦可以腹痛;上肢可以胀;下肢可以疼;走了皮可以麻木;入了经络可以窜痛;还可以发为郁证——还要建个中医精神科么?

        学习的时候,要把妇科书、外科书、内科书贯穿起来,要学会‘篡改’教材,把内科、外科、皮科、妇科、儿科、针灸、甚至骨科的相同‘证’合编到你自己的‘中医大全’里——你自己脑子里的《中医自家学说》。

        试试看,其实并不难。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5 20:25



        杏林居士,我是学西医的(家长坚决不让学中医),但我对中医很感兴趣,内经易经看过一些,但苦于无人指导,居士可否指导一二。其实西医中医并无矛盾,中医重整体,西医重部分(却没法把部分综合)。相比西医离了先进仪器什么也不是。

作者:211.94.224.*
2005-12-6 20:26

211.94.224.* :你好!

        指导谈不上,我们大家共同探讨,这里的平等气氛是许多学术会议上没有的,所以不用考虑谁是正高、谁是专家,自己的发言也不会引起别人的面子损伤。

        我个人的看法,无论中医西医其目的是完全统一的——为了病人最快最好的康复,所以临床上怎么最好就怎么干,我并不同意这里的有些中医非常极端的把西医说的一塌糊涂,其实西医的许多技术手段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比如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创伤性大出血、还有许多内脏大出血,中医的手段往往因为操作时间(准备药品与加工过程)太长而无法实施,这是西医外科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我去年外出,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遇到一个腕内侧刀伤的病人,正在到处寻找村里唯一的医生,就是找不到,我只好‘冒充’西外,用普通逢衣服的针(用打火机烧弯)先做简单缝合止血,再用云南白药处理,此后告诉她,要美观就到医院外科再整形伤口,当然,后来的事情我就不知道结果了,(恐怕山里人也不在乎外观)。这件事我自己感悟颇多,很多地方需要的是简洁而有效的救命,而不一定需要精细且无微不至的养生。

        在临床上,现在许多西医大夫都在大量使用中药,几乎各科的医生都用,但很多时候用的不妥当,原因是对于中医中药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比如中药西制的清开灵,急诊的纯西医大夫每天都大量用于所有的心脑血管病人,他们把它当肝素理解了,这是致命的错误,中医是要严格辨证寒热虚实的。有个朋友就赶上过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因为眩晕而去医院,但输液袋刚刚滴了一半时就休克了,人还算清醒,但说不出话来,BP—65/40,P52,T36.1,虚汗出的连床单都湿了,他的主治大夫也害怕了,赶紧停了点滴,病人家属刚好把我拽去,我建议静滴生脉饮,那个医生采纳了,半小时后病人开始好转。

        这两件事情说明,中医和西医没有必要象夫妻离婚似的,非要分到连筷子都得被2整除,应该有机的结合,合理的利用优势和资源。但必须注意的一个原则是:思维方式是不可以、也不可能结合的,当你考虑问题时,要么是西医生理——病理——药理的思维方式,要么就是四诊八纲——整体辨证的思维方式。两者千万别相互‘翻译’,否则就一定有麻烦。

        我自己比较重视西医的许多学科,但只是用来分析一些病历(许多时候你看到的是西医化的中医病历,郁闷且没辙!)如果准备用中医治疗,那满脑子就把西医Reset了。同时我也经常‘煽动’西医弟兄们学点中医,——假如他一辈子能坚持不用中药的除外。

        西学中的朋友都有一种痛苦的感受,难以入门,特别是刚刚看中医基础的时候会觉得——这些不是胡说八道吗?不要紧,继续往下看,什么时候感觉许多中医的理论之间有相关性了(比如气血的关系、肝肾的关系),你开始入门了。然后再返回去理解中医基础中最初始的东西——阴阳。当你对这些有了比较熟悉的感觉时,再把中医诊断看熟悉,就可以选修各科的东西,或者直接去啃伤寒、金匮、温病,至于中药和方剂只是背功而已,西学中的朋友大可不必再这里较劲,不如把每种成药和制剂的说明看明白,临床就不会出差错,起码不会弄出大麻烦。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6 21:56


如何学好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推拿专业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专业,因为它补充了中医内、外、妇、儿的许多不足,其一,针灸与推拿的效应时间一般情况要比中药快,甚至能与西药的静脉注射相媲美。其二,针灸推拿能适合绝大多数的环境条件,特别适合急救和野外处置,这点是任何现代手段都不能相比的。其三,针灸推拿的医疗成本非常低,是真正广大劳动人民需要的。(我曾经与基础医疗基金会的官员探讨过,据他们介绍的情况,全国现在这方面的资源奇缺,特别是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非常需要),据我所知,中国针灸协会、中国手疗法专业委员会都在努力促进这个专业的发展,这是个鼓舞人心的事情。

        关于针灸和推拿的学习方法,我个人的看法是:基础课程是必须弄精的(包括中医基础、内、外、妇、儿、)西医的解剖是要非常精通,然后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方向,针灸的派别很多,应该尽量多了解点,但自己要有一些基本的长项,比如有的医生就是几种基本配穴,临证再根据病情加几个穴,疗效很好,我的一个朋友‘教导’我一句话说‘宁失其穴、不失其经’,他自己的体会是,本经辨证永远是第一位的选择,(考试千万别这样,不然你就惨啦。)
所以他就会在本经上扎上好几针,还戏曰‘总有撞上的’,我的体会是近端取穴的效果普遍好于远端取穴(针对疼、麻病症),双侧取穴强于单侧(躯体病症),四肢远端取穴强于躯干(中枢性症状),当然这些都是‘一面之词’,我特别赞成‘百家言’,自己创造自己的方法和学说,只要有效果,就可以大胆的创新,反正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最‘薄弱’的,有许多东西还是空缺,等待填补呢。

        推拿的问题比较麻烦,现在的教学实在不敢恭维,很多学生一本书念下来几乎连‘落枕’都不会治,什么病都是‘傻揉’一通,效果不佳,自己还弄身汗。很多手法连老师也不会,就是照本宣科,比画比画。我建议大家从正骨的角度取学习推拿,除了掌握基本手法以外,必须能处理一些骨性疾病(如关节错位、骨缝错位、肌腱错位),不然与‘三陪’就没有区别了。[我与手疗法委员会的秘书长已经谈了N次了,希望他们能组织讲座、培训,把许多传统手法拿出来,让更多的同仁‘享受’,当然,最好还能发证书。]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11 16:54


————中医的思维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思维方法包括:比较、演绎、类比、以表知里、试探和反证。

1、比较:即考察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比较,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基础,是逻辑规律和各种科学方法的前提。

2、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从归纳所得到一般的共性的结论为依据,去研究个别的,尚未深入研究的或新出现的事物,再探求新的结论,如此推理下去,又可以得出许多新的结果。

3、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一系列的共性(属性相同),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性和规律上亦相同。

4、以表知里: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既黑盒子原理。

5、试探和反证:
        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作一番考查,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措施,然后根据措施在对象身上所得到的反应,对原有设想作适当修改,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思维方法。
        反证,是从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中医的思维方法其独到之处在于:
1、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
2、运用哲学的思维。
3、注重整体上的研究。

        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西医学明显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研究角度不同,故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都不同。

        学习中医必须采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使用方剂和中药,利器就会变成烧火棍。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11 21:42



        观居士文章似乎中西兼通,在下西医已学得头晕目眩,几近崩溃之缘,不知对西医学习,居士有何建议?感激不禁。

作者:211.94.224.*
2005-12-12 15:04

        真是难为我,肚子里西医的东西就剩点泡沫了,怎么挤都费劲,令我想起一个笑话:‘先生伏案,妻曰:何文章如此费力?必我生子还难!先生答:你生子易,是因腹中有,我之难实是腹中无矣!’

        我学西医的体会:一是侧重实用,二是合并归类。

        所谓侧重就是自己认为肯定‘躲’不开的东西,干脆就拿下,反到省心了,毕竟以后需要‘应付’的地方很多,比如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西内、药理等,至于什么生化、临检、外科、急诊等等就‘应酬’了。

        合并归类是必要的,比如解剖、生理、病理、诊断都可以合并。研究一类疾病可以反过去对应它的相关问题,因为学西医就要‘小气’,就得抠问题,差一个点都不行。比如炎症吧,病位就得与解剖联系,不同部位的炎症其发病、损伤、发展、预后都与解剖位相关,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其症状与现象则大不相同。病情与分期就得和生理、病理学联系,按照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去考虑,结合病位的特殊性再分析,最后推导预后情况。这些能够顺理成章的理解了,就可以自己推导诊断的特征,再区分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的科目与可能出现的异常指标也大概能猜出来了。如果有精力,还可以联系药理的内容,什么样的炎症最佳的药物是那些,这类药的作用机理与代谢过程,还有毒副作用。————这就足够应付考试啦。

        对付西内和诊断,可以把他们分堆记忆病名,一堆是‘病因尚不明确’的,一堆是‘某种病毒’的,一堆是‘细菌’性的,一堆是特异‘病原体’的,一堆是‘假说’类的,一堆是‘遗传与先天’的,一堆是‘继发’的,剩下的没几个,单独记忆。————适合对付填空和判断题。

        这些方法在工作中只用来看别人的病历,知道前面的医生是怎么想的就够了,然后就把自己的脑袋RESET,回到四诊八纲上。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13 02:49


《内经》

        实话实说,我的内经学的不好,只能借鉴两处:一是帮助理解气血运行的规律、病症所发的时辰与病已的推算。二是帮助理解六经传变的规律。其它的还在努力,恐怕浪费了书钱,现在记忆不好,如同狗熊掰棒子,丢的比记的多。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13 03:04


————临证阴阳大法————

        中医临证常用八纲,然时下多注重辨表里、辨寒热、辨虚实者众多,而忽视阴阳之辨证,殊不知阴阳乃八纲之首要。

        若无阴阳则无根本,人体本为阴阳之所合,正如明代张介宾所云‘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原本为一,只是为辨其详,便从两个方向去观察而已。若论治病求本,常曰求证,实为阴阳也。

        阴阳者何?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人为的认知观念。既事物相互对立、矛盾双方其属性上的表现与相反趋向。凡趋向于明亮、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温热、扩散、开放等谓之“阳”。凡趋向于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向内、寒凉、凝聚、闭阖等谓之“阴”。

        中医所谓阴阳,是用以阐述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养生和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阐述人体结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六腑属阳、五脏为阴。阳经行于肢体的外侧面、阴经行于肢体的内侧面。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

——阐述人体生理:阳主升,阴主降。阳主出,阴主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清阳外发腠理,浊阴内走五脏。清阳外实四肢,浊阴内归六腑。脾阳主升,胃阴主降。

——阐述人体病理:正气与邪气各分阴阳,辨其盛衰,以示变化。既:阴阳偏盛,阴阳偏衰。

——阐述辨证诊断:概括病变部位、性质及各种症候之属性,为辨证纲领。

——阐述防病机理:调整人体阴阳,使之平衡,为防病之根本。

        人体之阴阳无刻不动,消长变化。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阴阳消长之间其‘稳定’之时既为‘平衡’,————病家所求也。

~~~~~~~~~~~~阴、阳太过(太盛)~~~~~~~~~~~~(病理状态)

————————————————————阴阳之上限
************阴、阳平衡区域***********(人体正常生理状态)
————————————————————阴阳之下限

~~~~~~~~~~~~阴、阳不足(需亏)~~~~~~~~~~~~(病理状态)

        临证调整阴阳犹如劫富济贫,如此而已。其变化八种,再无异说。
1、阴阳皆太过:抑阴潜阳。[常法]
2、阴阳皆不足:滋阴补阳。[常法]
3、阴盛而阳虚:抑阴补阳。[常法]
4、阳盛而阴虚:抑阳滋阴。[常法]
5、阴盛而阳平:抑阴通阳。(通阳之意在于阳气行则可化阴,以利药性。)
6、阳盛而阴平:抑阳护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护阴则可抑阳,为调理常法。)
7、阴虚而阳平:滋阴通阳。(通阳所为化气,以免阴聚成浊,反受其累。)
8、阳虚而阴平:补阳护阴。(补阳勿过,应斟酌药力,且护阴亦可阴中求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如夫妻和睦,一家圆满,夫妻反目,乐散家亡。阴阳相守,人活百岁,阴阳离决,魂散人亡(阴阳变化第九种————非医道所及)。

杏林居士
2005-12-12


————中医没有秘方————

        学习中医的初始阶段,往往由于对中医的热爱而将中医‘神秘’化,这是中医爱好者最容易误入的歧途之一。相信‘秘方’并追求秘方是这一阶段的‘主证’。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除了不停的完善其基础理论与临床辨证法则之外,最值得称赞和惊诧的是方剂与中药配伍关系,这种配伍在方剂中的真实体现是药物————人体效应,是由单一药物与复合药物应用中观察、总结出来的,是用几千年的‘排列组合’方式得到的经验。既然是经验,就要一代一代相传,而后再实践、再提高,这就形成了现代人使用中药的法则。如果遵循这种法则,拟订方剂、选择药味就可以组合出各种方子来,(个人观点:熟悉记忆精方、古方、验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效率,提笔就写,不用动脑子,也不会惹麻烦。)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秘方’就是你没有用过的那个‘组合’而已。

        那么‘秘方’是什么概念呢?
1、‘秘方’是很少有人‘知道’的;
[点评分析:如果很少有人‘知道’,就谈不上大量的临床验证,其作用效果就难以相信,起码不可靠,而且违背了中医‘经验学’的积累规则。]

2、‘秘方’是超出中药应用常规‘法则’的:
[点评分析:如果不是常规法则的配伍关系,就应该具有特定的药效,那么这种特定的效果所针对的证是否具有普遍含义呢?而且这种非常规的配伍关系是否应该进行长期的观察才能提升成纲领呢?]

3、‘秘方’采用了‘特别’的药物:
[点评分析:古籍收录中药近3000种,现代中药典籍收录近8000多种,如果超出以上的范围,那是心药源的开发问题,不是‘秘方’的范畴。]

4、‘秘方’采用了‘非正常’的药量:
[点评分析:中药的用量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药物起效但毒副作用不明显,二是根据病证的情况判断。若遵守这个概念,便谈不上‘秘方’,若超出这个概念,就不是中医了。]

5、‘秘方’专门用于治疗某种‘疑难病症’:
[点评分析:疑难病症的治疗往往不在于方,而在于证,所谓疑难,就是错综复杂,难以一目了然,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一种秘方囊括所有的‘错综复杂’。]

        总之,中医没有秘密,所以没有秘方。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23 14:20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临床的经验总结,更是一种方法,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五行学说原非中医所创,故其内容多为研究自然界之现象,中医‘舶来’之后,丰富了其内涵并使之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临证诊断方面,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是临证症状从属归纳的‘工具’,掌握好五行法则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现将常用五行罗列如下:

五行:五季:五方:五化:五气:五色:五色:五嗅:五华:
木——春——东——生——风——青——酸——臊——爪
火——夏——南——长——暑——赤——苦——焦——面
土——暑——中——化——湿——黄——甘——香——唇
金——秋——西——收——燥——白——辛——腥——毛
水——冬——北——藏——寒——黑——咸——腐——发

五脏:五腑:五窍:五体:五志:五声:五动:五液:五轮:
肝——胆——目——筋——怒——呼——握——泪——风轮
心——小肠—舌——脉——喜——笑——忧——汗——血轮
脾——胃——口——肉——思——歌——哕——涎——肉轮
肺——大肠—鼻——皮——悲——哭——咳——涕——气轮
肾——膀胱—耳——骨——恐——呻——栗——唾——水轮

作者:杏林居士
2005-12-25 14:27


2009-03-29

白莲化虹


原七绝. 白莲
怡尘诗
琼姿绰约舞翩跹
恰似瑶池玉女旋
身陷浊泥清自好
冰肌玉骨水云间

和《白莲》
eFAN
冰肌玉骨水云间
云水脉脉映天边
赤橙黄绿青蓝紫
淡香透云羞七仙


原唱和出处:
《白莲》唱和

七绝. 白莲
怡尘诗
琼姿绰约舞翩跹, 恰似瑶池玉女旋。
身陷浊泥清自好, 冰肌玉骨水云间。


孙忠良和诗
冰肌玉骨水云间,清波湖上绽玉莲。
仙姿绝尘何需饰,脉脉清香送君前。

雨蝶接和
脉脉清香送君前,盈盈碧水濯卿颜。
冷月羞窥胭脂雪,玉露独恋翡翠盘。

孙忠良和诗
玉露独恋翡翠盘,宿鸟鸣脆扰荷闲。
鱼嬉硕叶追逐月,风定野莲香一晚。

雨蝶接和
风定野莲香一晚,曙色朦胧雾冉冉。
晨鸟时鸣惊残月,幽笛渺闻隔岸远。

文墨女接和
脉脉清香送君前,粼粼波光映容颜。
皎皎月色凝肌雪,亭亭玉立是玉环。

翥鸿接和
风送野莲花满塘,鱼戏荷影弄月光,
宿鸟鸣脆莲蓬上,一缕清辉一池香。

翥鸿接和
玉露独恋翡翠盘,寒辉清影照婵娟,
脉脉传波多少恨,曾问何似在人间。

亭亭玉立是玉环,马嵬坡前玄宗难,
长恨歌里多少怨,太真歌舞忆从前!

云鹤草堂 接和
太真歌舞忆从前,前尘往事俱如烟。
华清水冷无人迹,飞燕堂前自翩然。

邱老不老接和
一缕清辉一池香,冰清玉洁花中王。
蜻蜓飞来报佳讯,并蒂莲开着红妆。

逍遥书画史雨接和
云蒸霞蔚展风光,煮酒添诗乐无方。
走马新约上林外,弯弓挎剑笑天狼。

2009-02-07

Good Time

It is a really good time tonight. Feel happy now. Two reasons.

1. Finally find a reasonably good solution for database support in mobile phone:

http://code.google.com/intl/de/android/devel/data/databases.html

Database support is crucial for my idea of ZZ system (中医大夫助理系统) on mobile. It took me almost two months to search and try any possibility such as J2ME + Derby, such as Mimer SQL, etc. But they are either not worked base on its too simple (if not poor) document, or crashed my cell phone. I almost thought of giving up mobile idea and went to Swing desktop approach. What a fluctuation...

From now on, I will spend most of my spare time to develop ZZ system to target on Android mobile phones.

2. 意外发现多元文化8频道10点过后播出台湾某娱乐集团在中南美洲友邦国举办的元宵综艺晚会. 台湾的综艺节目多姿多彩, 娱乐第一, 颇能打发时间. 这台晚会以歌唱为主, 看到的全是实力派如李宗盛的木吉他组. 最惊喜的还是听到下面这首歌:

/*******************************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謠
走不盡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 獨不見恆春的傳奇
落山風向海洋
感傷會消逝
接續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謠
再唱一段思想起
再唱一段思想起
*******************************/

不看下面, 能想起歌名是什么吗? (如果看到歌词不会唱, 那肯定是80甚至90后!)

/*******************************
作詞:賴西安
作曲:蘇來
主唱:鄭怡
<<月琴>>
*******************************/

晚会没有请到郑怡, 却请到了作曲苏来, 演绎的又是另一种味道. (对我来说, 词曲好, 怎么唱都顺都好听. 只是当年听了一直以为歌词是"唱一段思乡曲", 今天看电视还以为字幕又出了错! 呵呵, 见笑 ;))

请欣赏<<月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h2cOQYvCXQ
http://www.yuesha.com/chating/thread-30809-1-3.html

2009-01-25

守岁杂记

又一次未能回老家过年, 临时起意今年主动守岁, 且按北京时间与老家亲友同步熬个通宵.

估算着老家团年饭开桌前, 先打个电话回去, 惊喜地发现全体亲友们在老姐的鼓动下, 头次解放思想而跟进时代在餐馆定位团年. 难得二大姑三大姨都到齐了, 电话中只听得欢声笑语, 热闹非凡. 老姐还说给我留了位, 听得感觉暖洋洋的.

看完两张无聊但还算有趣的影碟, 本地时间才刚过三更多. 离春晚开播还有两个钟头. 试着上网搜索山寨春晚的直播网址, 试图到时同时看两场晚会, 增加点乐趣好对抗瞌睡虫. 可笑根本连不上去, 而且是500类的错误, 纯属糊弄网民大众, 闹剧一场, 比"芙蓉姐姐"还不如 -- 人家好歹还摆了些独创性的S造型, 大家随时都能上网查到. -- 还是要讲究"没有金刚钻, 甭揽那瓷器活"麽.

突然看到梁羽生大侠节前升天的新闻. 梁大侠高寿, 算得是喜丧. 他是信佛的, 祝福他西天成佛.

静夜中五更悄然来临, 熬夜最困顿的时刻, 难怪古人要靠鸡鸣来提醒去赶飞机大炮, 这个时候一睡倒自个可真没法自然醒. 泡一杯茶, 思考守岁的原因和意义. 古时华人讲究多子多福, 大家庭居多, 除夕夜全体团聚到一家, 床铺显然不够. 于是安顿好老人小孩 (小孩多是挤到一起, 既有趣热闹, 又无意中培养了堂表兄弟间的熟络, 自然排除隔阂, 达到兄弟同心的境界), 青壮年就围着火讲故事熬夜. 但只有一小搓家庭拥有能不停讲故事的人, 如何大家一起熬夜而不困倒呢? 棋牌之外, 麻将应运而生 -- 国粹因吾此深思而诞生. 善莫大焉.

编出两个贫嘴问答题打发了剩余的时间. 壮哉熬夜!

问1:二者选一, 有水洗澡无衣服换, 有衣服换无水洗澡. 你选哪样?为什么?

答1A:宁可只换衣服不洗澡, 避免洗澡而不换衣服。因为刚洗完澡时皮肤毛细血管畅通, 不换衣服则等于为脏衣上的细菌病毒大开城门, 不战而降!

答1B:拿了衣服走人. 找地儿收集尿水制作蒸馏水再洗澡, 还可能一不留神就制作出了矿泉水.

答1C: 洗完澡不穿衣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问2: 为什么国人上公共汽车不排队而要一哄而上地挤?

答2: 因为从小就人多车少, 不挤就没车上. 时间长了就形成条件反射, 看见车来就是刺激信号. 同样条件搁哪国都一样. 等经济发展到车多人少了, 别说挤, 请都不上车! 关排队不排队什么了事.

2009-01-24

英雄凯旋 - 赞振华4号船长和船员们

海盗专业, 一份古老神秘很有钱途的职业, 前途未卜;

抗击海盗, 一份崇高的临时工种, 别指望谁干一辈子.

在神秘恐怖的亚丁湾, 突遇名动天下的索马里海盗,

振华4号船长彭维源遇危而定, 准备得当而指挥有序,

全体30名船员临危不乱, 水龙当机枪啤酒瓶是炸弹,

拒悍匪于咫尺处达数小时, 无畏的精神, 无敌的勇气.

全球为他们的勇敢惊叹, 身为华人对此而倍感骄傲.

向英雄们脱帽致敬, 为他们的谋略果敢和精神干杯.

2009-01-16

Debug Stored Procedure in TOAD

Pre condition: install/upgrade to version 9.6 or above of TOAD for Oracle.
Step 0: Debugger Options
View => Toad Options -> Debugger
Starting with the 10g release, Oracle offers a new interface, known as JDWP, for debugging PL/SQL and stored Java procedures. Toad fully supports both interfaces, but recommendation is to continue with DBMS_DEBUG unless you need to debug your Java code.
Step 1: Compile with Debug
1.1 Enable compile with debug: turn on the 'little green bug' button
1.2 Compile:
Database => Schema Browser -> My Schema -> Functions / Procedures / Packages
Right click on the procedure / package item, and then select "Compile" -> "Compile with Debug" from the popup menu.
Step 2: Load stored procedure code into the editor
Right click on the procedure / package item, and then select "Load in Editor" from the popup menu.
Step 3: Set breakpoints (Optional)
Click on the line number which you want the line to be a breakpoint
Step 4: Start debug:
4.1. Debug => Run / Run to Cursor / Step Over
Or click on the debug toolbar
Note: please choose "No" if you encounter following confirm window (when the code contains reference to other schema), otherwise you probably will run into privileges problem.
4.2. Set parameters:
Replace the NULLs with your test data value
Step 5: Use (Smart) Watches to view the PL/SQL variables value
When the execution pause at a breakpoint (current cursor), one can define watches or use the embedded Smart Watches (pay attention to "Enable Smart Watches" checkbox) to view variables value
For some detail explanations, please refer to http://docs.google.com/View?docid=dhq5wjmg_342dhsdnbdb

Swing TreeCellEditor Methods Call Flow

Help a friend fixed a bug. discovered the clear call flow of Swing tree editor. keep it here for future reference.



V0.2 (Correction
, Jan.19, 2009):


Important: in the initialization part of a customized TreeCellEditor, one must implement an ActionListener and register it to the real editor Component’s listener list.
In the implementation, call stopCellEditing() and check the return value, if true, fire ChangeEvent to listeners’ editingStopped() methods.


A. User choose (click / select) a node for editing:
1. isCellEditable()
// [if return false, exit!]
2. getTreeCellEditorComponent()
// argument “Object value” is the initial (existing) value (model wrapped) of the selected node to be edited.
// here is the place to store the initial value
3. shouldSelectCell()
// returned value only affect the node will be highlight (mark as selected) or not.

B1. User finished editing (leave the node / select another node):
4. stopCellEditing()
// here is the place to:
// * get the editor status,
// * do validate if necessary
// * compare to the initial node value,
// * and set the new node value.
If return false, should no fire ChangeEvent to listeners, so no call to step 5.
5. getCellEditorValue()

B2. User canceled editing:
4. getCellEditorValue()
// the tree (swing framework code) retrieve the result for purpose not known yet.
5. cancelCellEditing()


0. addCellEditorListener()



[last some grievance only]:
Though Java docs is much better compare to MSDN docs. Some parts are still not good enough or hard to understand, especially some advanced features. Looks like these Java API designs are designed for the designer only, no intention for user's understanding. I guess that's why some experienced technical decision makers want to switch from Java to .Net - tired of try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ine design. Just follow some examples and use the tools to drug&drop and it works. That's what VisualStudio.NET good at. Who cares how it designed, who cares bug fix!

2009-01-14

支持周惠敏

迟到的评论, 看不看随缘.

周惠敏是真纯情.

在这一次的港媒与名人的战争中, 周惠敏的纯情展露无遗, 而且不受普通人性恶尘的沾染, 甘愿舍弃世俗的声誊而捍卫自己的情感空间,
宁受孤立而坚持到底. 没有这一点, 光凭倪震的鬼才和小聪明是不可能面对众多媒体而占优势的. 周惠敏靠着纯情与坚持, 高效地完败无知的小三,
撼卫了属于自己的情感空间. 这一点只怕后辈的青春玉女们难以匹敌. 对比同期的伊能静闹剧, 高低立判.(只可怜庾澄庆得顾虑小孩,
无法如倪震般挥洒自如). 更别提甲淳类的姣姣女们了.

也算见识了倪震的文字. 可惜鬼才太过, 开脱自己有余, 自省精神欠缺, 不足以成大器. 如果网民形成抵制, 不再看其文章,
拒绝购买其出版的报刊杂志, 这号称的才子会如何反应? 是否会安心一心一意在后台出谋划策支持周惠敏?
倒是很有兴趣看这一对才子佳人最终会走向何方.